“塘坎上”地名,源于一口堰塘,具体位置在今自贡市塘坎上小学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背后之间的地块上靠谱的期货杠杆,据说在堰塘边砌有石梯而上,故称“塘坎上”。
历史上的塘坎上街道,与自流井灯杆坝街道相联通,是自流井最早的老(小)街道之一。民国五年(1916)出版的《自流井第一集》(樵甫著)“自流井之街道”里,就有“塘坎上”的地名记载,属“小街道及偏僻之街巷”。
A
清末时期
塘坎上街道靠后的地方名“檀沟”,是檀木林山与钟云山之间的山谷,之间小溪承接流下的水,通过北苑再汇流进釜溪河。
咸丰十年,李蓝起义军进入自贡盐场。为了攻打大安寨,义军将指挥部营区设在原自贡师专的山腰,后人称之为“营盘山”。而将中军(前线作战部队)营盘安置在这里,后人称这里叫“中营山”,再后来民间谐音,称为“中云山”“钟云山”。
未改造之前檀沟民居(20世纪80年代中期)
清末时,还没有檀木林大街。从釜溪河关外码头向山上行,有石板道,人们称这里为五十梯。石板路下接关外,上接土地庙(今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院址),与灯杆坝街相接,形成丁字形的街道,东向与塘坎上街道勾联。
塘坎上与豆芽湾(雷振刚国画)
在街道口,围绕堰塘石坎,慢慢形成居民聚集地,这就是最初的“塘坎上”街道的雏形,民众俗称这一带叫“塘坎上路”。
B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塘坎上一带多是下力人、码头搬运工人、贩夫。这里的餐饮店、客栈规模不大,且都比较简陋。下力者们慢慢修建一些简陋住房,再向上扩展,居住区域便形成塘坎上街区。
旧时代的挑盐人
八门的含义是代表事物的表象,一般情况下是对事物的概括。
民国初年,这里与码头近,又可以方便到市区,教会便在这里修建了自贡市天主教堂(旧址即政协原办公楼)。
抗战时期,塘坎上迁来一些逃难者,这一带便开始拥挤起来。1939年,川康盐务局在檀沟下端修建办公区。修建好以后,又修建了很多管理人员的公馆群落,人称“北苑”。因为川康盐务局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相关管理工作及居住者生活的需要,从北苑后门到市区办事便利,便将塘坎上街拉直拓宽,形成与灯杆坝相通的正式街道。1945年,这里建立了最初的民间学堂——盐店街保国民校。全校初小4个班,教师4人,学生200人左右(据1993年版《自流井区志》)。
自贡著名盐商罗筱元也选择此地修建公馆,取名“罗园”。公馆大门与川康盐务局后门相通,办事及相关接洽活动极为方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筱元便将公馆捐献给人民政府。
盐商罗筱元
就这样,川康盐务局、塘坎上街、保国民校、盐店街、灯杆坝街、当地居民的生活区完全与市区连接,塘坎上街道得以完整形成。
C
新中国建设初期
1950年以后,塘坎上道路进一步拓宽。那时,0027部队驻扎在檀沟,这支部队前身是解放军炮兵团,民间称“27炮团”。至到“文化大革命”后期,0027部队逐步迁到隆昌。
1949年后的北苑,成为中共自贡市委办公区。50年代后期,“罗园”被改建为市委招待所,并新建礼堂、住宿楼和餐厅,人称“檀木林招待所”。在此下榻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朱德、董必武、吴玉章、贺龙、胡耀邦、宋任穷等,以及邵逸夫、王锡爵等知名人士、风云人物。这是塘坎上街道历史上的光荣。
20世纪80年代的檀木林宾馆三号楼
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保国民校,1953年定名为“塘坎上小学”。该校于1969年曾被新华印刷厂接管,更名为“新华小学”,1970年由民办转为公立学校,1972年再与关外民校合并,1978年定为四川省重点小学,1979年再定名为“塘坎上小学”。
D
三线建设时期
20世纪60年代,檀木林街道的市级机构如计委、科委、建委、政协等机关在这里汇聚,与塘坎上市委工作机关共同组成重要的党政机构要地。70年代,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从原第一人民医院分离,在檀木林街建成独立的公立医院。自贡市物资局、自贡市电影发行公司、自贡市计划生育指导站、东兴寺街道办事处也相继在塘坎上落户。1970年后,市委统战部、市妇联、市文联及《自贡文艺》《蜀南文学》前身编辑部等文化机关也进驻,极大地扩容了塘坎上街道。当时,自贡市委重要的会议(人大、政协两会或者大型会议)都在檀木林宾馆礼堂召开,也带动塘坎上街道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70年代塘坎上新修建的路口苏派建筑(黄宗壤水彩画)
1979年,修建了自贡市工农兵商场,与自贡市物资商城一起,带动了塘坎上街道的繁荣。自贡市物资交易大楼下行到檀木林工农兵商场一段的所有新建筑,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依然存在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大楼、市发展改革委大楼、工农兵商场等老建筑,都是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的体现,是自流井地区最早的成体系的苏派建筑群。这些新建筑选用实用的红砖小青瓦,其建筑风格延续到塘坎上,影响了一代人的建筑审美观念。
1976年修建塘坎上与檀木林交汇处的工农兵商场(黄宗壤水彩画)
到本世纪初,为了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檀木林街道、塘坎上街道与檀木林体育场路一体联通,形成完整的塘坎上街道交通网络。
E
改革开放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塘坎上街道逐渐开辟出直达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后门、市档案馆的分支道路,路边修建了一排市委机关宿舍。道路之首修了著名的“红军小院”、老干部宿舍(至今仍存)。在塘坎上小学对面,也有不少部、委、局的机关宿舍。同时,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自贡市人民检察院、自贡市老年大学等机构先后落户在塘坎上街道。随着人员的逐渐增加,相关的粮、油、米、面的生活必需品商店也开始出现,塘坎上街道呈现出新的气象。那时,在檀木林街道开始形成自贡市物资交易市场,以钢材、机电,生产资料为主体,塘坎上街与檀木林街都成为生资市场建筑的一部分。为了来往客商住宿需要,在塘坎上街道交汇口,搬迁后的原印刷厂旧址上修建了“东风旅馆”。
1980年以后,钟云山社区山脚下,自贡市老年体育协会及活动场地开始修建,自贡市老年大学也一起建设起来。体育场馆拉通了整个塘坎上与五星街的道路,为塘坎上街道注入新时代气息。
1986年,檀木林招待所更名为檀木林宾馆,又经历了事业变企业、经营市场化等几多变化,先后改为四川博帮檀木林宾馆、大西洋博帮檀木林宾馆及大西洋檀木林宾馆。
1996年,自流井区东兴寺街道办事处设在塘坎上路18号。2013年以来,原14个社区合并为8个社区,即鸿鹤坝、解放路、毛家坝、三八路、檀木林、新华路、盐店街、钟云山,东兴寺街道办事处成为自流井区重要的居民管理中心之一。
到2000年,塘坎上街道又一次整治道路、种植绿化、修建公园,形成自流井区主要街道。相关商店和公共服务设施兴起,塘坎上街道开始兴盛起来。
2008年,政府开始对塘坎上街道再引资建设开发,将檀木林宾馆改为“檀木林城市名人酒店”,由中铁二局集团公司投资改建,并于2010年3月开业,形成新的宾馆。后来几经易手管理,成为今天的“锦江檀木林宾馆”。同年,檀木林国宾府社区开发,檀木林体育场再一次改、扩建,塘坎上街连接檀木林及城区主要街道形成。
今天的塘坎上街道,已是生态、人文结合的新街道。这里,积淀了自贡历史文化遗存,形成山水园林街区,存刻下年代记忆,保留了自贡故事,同时也是自贡城市管理、历史人文、商务发展的活档案。
来源丨自贡方志
编辑丨马莉莎
往期回顾
•2024年四川高考本科提前批调档线公布→
•学习时间 | 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关注!自贡市司法行政系统出台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九条措施靠谱的期货杠杆
发布于:北京市Powered by 杠杆配资公司网-炒股配资杠杆-杠杆股票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